中資企業存借貸違約危機

中國企業的借貸成本正在大幅上升,這一轉變可能削弱公司盈利能力,引發經濟增長放緩,甚至導致債台高築的企業年內出現首次違約。

報道指出,據標準普爾的數據,由於近年來企業借貸活動激增,截至去年底,中國企業債務規模已達12.1萬億美元,直逼美國。美國的債務總量估計為12.9萬億美元。標普預測,中國企業的債務規模將在今明兩年超越美國。

花旗經濟學家丁爽表示,內地企業的借貸槓桿比例已經非常高,確實對整體經濟構成潛在威脅。

隨當局收緊信貸,以及投資者要求更高的收益率,企業面對的壓力將與日俱增。

民營船運公司長榮海運,就是其中一個案例。這家公司在過去20個月內,借貸成本上升逾一倍,但企業利潤卻大幅下降,其借貸利率由前年中的4.64%,飆升至去年底的9.9%。

上海耀之資產管理中心合夥人王明認為,長榮海運最新發行的債券利率達到9.9%,實際上已淪為垃圾債券,企業能否如期償債,成為疑問。他預料,今年可能會出現一兩宗企業債違約個案。

另外,台灣金管會主委曾銘宗昨天表示,金管會正研究構建寶島債次級(二級)市場,冀上半年有雛形。他預估,今年寶島債的新增發行額可達100億元人民幣。

倡豁免券商速動資金規定

新股市場熾熱,中小經紀行因資本有限,於向客戶提供孖展借貸時,往往只能「齋睇無得食」,立法會議員張華峰昨日提出新建議,若新股超購20倍,建議證監會應豁免券商提供新股融資時須受5%速動資金規定的限制。

根據證監會的《財政資源規則》,規定券商必須將速動資金水平維持在負債總額的5%,當券商為客戶提供新股孖展借貸時,同樣納入《財政資源規則》的範圍內,換言之,券商若要借100億元孖展,須保留5億元速動資本要求。

證監傳暫無意鬆綁

張華峰早前曾建議證監會應豁免券商提供新股融資時須受5%速動資金規定的限制。不過,有消息指,證監會經過初步研究後,基於風險等因素考慮,暫時無意鬆綁,因為當初訂下5%速動資金要求的原因,就是想有緩衝(Buffer),萬一出現突發事件,券商也可承受;再者,不是所有證券行都對此提出強烈要求。

籲超購20倍可放寬

張華峰昨日再拋出「優化」方案,建議新股若超購20倍,證監會才作出有關放寬,並指證監會會作研究。

他指,券商在提供新股孖展借貸時,也會預留5%速動資金要求,但新股公開發售臨截止前,券商一般對認購倍數都有一定掌握,若超購逾20倍,便可利用有關資金進行更多孖展借貸,又或者方便資金回籠,為做下一隻新股的孖展借貸

七成破產貧窮再借貸

沒有人想借貸度日甚至破產,有調查發現,約七成受訪借貸及破產人士,遇到債務問題時找不到支援服務;另根據破產管理署資料顯示,逾七成破產人士月入低於1萬元。有團體指出,不是低收入人士「大使」要借貸,而是他們輸在起跑線上。

明愛向晴軒今年3月,在中心的求助個案中抽樣訪問200名破產人士及200名借貸人士,發現大部分從事銷售及服務工作。欠債及破產人士欠債金額平均40萬元或以下,當中六成為月入1.5萬元或以下的低收入人士,大部分人稱因入不敷支而欠債。

向晴軒家庭服務督導主任郭志英說,中心平均每月收到300個求助個案,部分有自殺傾向,「77%破產人士每月收入低於1萬元,低到不足以應付日常生活被迫借貸,唔係佢哋『大使』,係佢哋本身輸喺起跑線上。」

77%破產人士每月收入低於1萬元,低到不足以應付日常生活被迫借貸

40歲任職保安的朱小姐,與丈夫離婚要獨力撫養兩個小孩,靠兼職及信用卡簽帳支付一家三口生活費,最終於去年申請破產。由於其僱主要求,如有破產須向公司申報,令她經常擔心工作不安穩。

郭志英說,求助人很多時遇到理財及社會排拒狀況,自尊心大跌,逃避親人及怕被公司知悉,呼籲社會及僱主不要標籤他們,令他們生活百上加斤。她建議政府增撥資源,為他們提供理債教育及輔導,將破產申請費分為二級制,調低65歲以上、傷殘或零收入者的收費等。

過度借貸推高房價

政府和市民,經九七至○三年樓價跌幅幾達七成之譜,無法不對樓市泡沫深具戒心。然而,雖然樓價可升可跌,狂跌如九七至○三年的情況應是完全可以避免的。當時狂跌的原因現已一清二楚:一是租置計劃賤售公屋使然;一是八萬五過分供應使然。

三要素造成樓市泡沫

危險的樓市泡沫成因主要由三個因素所造成:一是過度借貸,如美國次按樓宇按揭貸款盲目貸給無力償還、兼且沒有付上起碼的首期的置業人士;二是外來資金湧入購房,而一時間房屋供應不足因而暴漲;三是過度建房。如九八至二○○○年間香港政策驅使,發展商建了大量房屋。又如在過度借貸推高房價後,發展商應價而速建,即如美國。

一般而言,沒有上述情況就不會出現危險的泡沫。樓價也不可能升至市民「負擔不了」的水平。

事實上,只要銀行不濫貸,即使供應短缺,樓價急升,升幅也必有個譜,不可能拋離購買力。試想如大家的收入都不過一萬幾千,沒有過分借貸、沒有外來資金,樓價縱使上升,也絕不可能「升逾市民的購買力」而有成交。

香港樓市九八年起暴跌主因是賤售公屋帶來的連鎖效應,筆者多篇文章已論證,茲不贅。因如今香港可有泡沫?香港沒有過分借貸,也沒有過分的建房,所以唯一使人憂慮的是外來資金的暴來暴去。現時雖然特區政府已停了購房移民的計劃,但內地客仍不少,其比重縱然不高,可是由於實力雄厚,仍有力推高樓價。如這些資金由於某些原因暴走,又如政府見樓價高企而刻意大量賣地提高過量的供應,都有機會造成泡沫爆破。

如政府多建居屋,而不是推動私樓大量供應,風險反而更小,因為居屋以本港合資格人口為對象,不會誘發更多資金湧入。相反,如果以壓價為目的大量推出私樓應付外來需求,一旦外來資金遇上風吹草動見勢色不對大舉撤資,反會更為危險。

筆者對於私樓,一向主張按成本效益推地建樓,而不主張以供應為手段、以壓價抬價為目的。認為價格應聽任市場決定。

現時息口低企、失業下降、通脹升溫,樓價上升是自然不過的事,毋須大驚小怪。但本港人口中,年輕一代收入和前景已大不如前,而公屋又厲行富戶政策,對居屋的需要比過往任何時間都更突出,重建居屋是讓市民安居樂業的重要一步,希望特區政府從善如流!

香港的借貸需求

金管局總裁陳德霖表示,自去年十一月當局推出一連串,調控樓市的措施後,短線買賣活動已經減少,預期樓市後市將由用家和中長線投資者主導,影響市場走勢的主要因素會是,市民的購買力、按揭借貸成本,和投資者對樓價的預期等。

陳德霖說,通脹升溫,會增加市民購買樓宇的意慾,對樓價造成上升壓力,因此政府增加土地供應。他提醒市民,利率走勢轉向或較預期快,因為歐洲通脹有上升趨勢,當地政府可能調整貨幣寬鬆政策,另外,美國中長期利率上升,聯儲局修定寬鬆貨幣政策的時間亦可能比市場預期為早。

他又說,內地收緊銀根,亦影響香港的借貸需求,本港銀行有開始收緊住宅按揭定價的跡象。他強調,金管局會密切留意市況發展,必要時會出手穩定金融體系。

陳德霖預期,香港今年通脹率為百分之三點九,在亞洲體系中屬中位數,重申通脹壓力不只因為香港實行聯繫匯率,而是亞洲地區普遍面對的挑戰。他又說,香港股票市場走勢表現,較亞太區和歐美為差,因此沒有特別值得關注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