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私募基金市場 借貸再度熱鬧

在短短1個月時間,包括百仕通等多家大型外資公司接連在上海成立人民幣私募股權基金,集資額介乎50億至100億元人民幣。有報道指出,另兩家大型私募股權基金公司KKR及凱雷投資也密鑼緊鼓,準備成立人民幣基金私募股權基金。中國私募基金市場沉寂1年多,現在又變得熱鬧起來。

私募股權基金有別於傳統的互惠基金,是以私募的方式募集資金,投資於非上市的股權資產或上市公司非公開交易股權資產。私募股權基金的投資類型包括創投(Venture Capital)、槓桿/管理層併購、重整型/資本重組,以及夾層融資等。私募股權基金的投資策略,是尋找具有成長潛力的公司,或是管理不善但業務有前景的公司,在買進後,透過改善管理架構、利用槓桿提高現金流量,改善公司盈利,最後再以更高的價格轉售或重新上市,套現離場。因此私募股權基金投資期頗長,一般都在5年以上。

私募股權基金投資回報不俗,與股市、債市關聯不高,作為獨立的資產類別,頗受機構投資者如退休基金、大學捐贈基金等歡迎。金融海嘯前,市場資金充裕,借貸寬鬆,私募基金規模猛速壯大。但金融海嘯令信貸緊縮、資產價格大跌,私募股權基金投資的帳面損失巨大。私募股權基金缺乏流動性,令機構投資者多了顧慮。早前哈佛大學捐贈基金便表示會出售部分私募基金及其他流動性較低的資產,以增加現金。

現時歐美信貸仍未完全恢復正常,私募股權基金唯有積極向新興市場拓展。適逢上海6月推出新規定,允許外資以股權投資管理公司的名義註冊成立子公司,發行人民幣私募股權基金,為外資私募股權基金帶來了商機。其實,私募股權基金在內地並非新事物。外國知名的金融機構如凱雷、TPG Capital等早年已用外資的身分在中國發展私募股權基金,然而因為屬外資企業,投資限制很多。此外,中國本土在過去10年也誕生了不少私募股權基金,包括具官方背景的渤海產業投資基金,以及頻頻入股上市公司的厚樸基金。

外資獲准以中國註冊法人的身分發行人民幣私募股權基金,最大的好處是可以擴闊投資空間,涉足更多行業領域,也可望發掘更多有潛質的企業。這些人民幣私募股權基金主要向中國機構投資者及超級富豪募資,也有助外資私募股權基金開拓新的客源。

但外資私募股權基金要在中國大展拳腳,仍有很多掣肘。最主要問題在於法規不清。現在中國的私募股權基金,以有限公司、信託或合伙人形式成立都有,管理公司則多是註冊為投資管理公司或投資諮詢公司,沒有統一規定。國家發改委向國務院提交的「股權投資基金管理辦法」草案,討論多年,仍未定案。本來說是今年9月拍板,最近又傳要延期。聽說問題在於私募股權基金應否由國家發改委監管,以及成立私募股權基金是採用審批制抑或備案制,業界和政府頗有分歧。此外,中國的私募股權基金作投資決定時,有時需要考慮政治任務,外資私募股權基金在選擇借貸投資項目時,地方政府會否一視同仁,是存有疑問的。外資私募股權基金要進一步搶佔中國市場,必須加倍努力。